当前位置:主页 > 科技 > 正文
知乎新年演讲:一场关于「明天」的专业洞见-全球视点
来源:投资者网作者:洞察网2023-01-02 16:54:57

来源| Tech星球

文| 翟元元


(资料图片)

“人类还会遇到新的未知的传染病威胁吗?从某种角度讲是必然现象。”

“全球气候变化史无前例,2023 年全球将面临更多气候灾害。”

“2023 年将会是 AIGC 的发展元年。”

这些天南海北的科技科学话题,是知乎几位专业领域答主对于未来的展望与预判,2023年开年第一天,知乎推出了一档开年演讲节目《洞见对谈》,节目围绕气候、经济、人工智能、天文、病毒、智慧医疗、心理7大重点领域,邀请到包括7位知乎站内答主、7位该领域顶尖专家在内的14位专家学者,一起探讨公众最为关心的社会议题。

从病毒到气候变化,从人工智能到公民个体心理健康,时长近2个半小时的《洞见对谈》里,14位专家学者对于各自擅长的领域不仅进行了专业的观点表达,还对未来做出了科学预判。

气象学话题答主,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科称,全球范围内,过去50年里灾害增加了50倍,平均每天造成115人死亡,每天造成2亿美元的经济损失,未来只会越来越多。2023年将会有一个新概念成为教材上的标准,即“人类世”,人类进入地球46亿年历史里一个新时期。对于公众关心的“2023年全球气候灾害会更多吗”的问题,他的回答是,会。

人类还会遇到新的未知的传染病威胁吗?生物学话题答主冷哲表示,从某种角度讲是必然现象。但对病毒的「恐惧」,很多时候比疾病本身更加致命。

疫情三年,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三年。对于未来,大家渴望获得更多主动权。而唯有常识回归,让专业科学的讨论盛行,提高公众应对灾害、病毒的能力和意识,才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公众不必要的恐慌与焦虑。

知乎《洞见对谈》,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有效进行专业讨论的可能。

14位洞见者高端对谈

2023年,面对疫情、气候变化、AI 生产力带来的冲击,大家对未来的发展更加关心,而这些代表社会公众情绪的议题,几乎都可以在《洞见对谈》中找到答案。

新年伊始,知乎打造了一档颇具知乎范儿的新年演讲《洞见对谈》。这是知乎首次推出新年演讲IP,节目邀请到了14位专家学者分享他们的科学洞见与展望。其中,7位知乎站内专业答主率先进行洞见演讲,演讲结束后再与该领域顶尖专家对谈,共同探讨当下关注度比较高的社会议题。

节目第一个发表演讲的是气象学话题答主,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科,他在知乎账号主页的自我介绍是:科学有温度魏科,大气科学研究工作者,自然科学与科幻重度爱好者。

魏科发表了关于全球最大环境危机-全球变暖问题的洞见演讲,并对2023年乃至未来二三十年气候变化走向做出了科学预测,魏科表示,未来20-30 年,全球变暖的趋势基本确定,北极变暖速度是全球 3 倍,对全球气候变化会有很大影响。从 2023 年开始,我们需要为未来的社会准备好「避难所」和「伊甸园」。至于如何延缓气候变暖趋势?魏科称,需要降低碳排放量并做好适应工作。

生物学话题答主冷哲发表了病毒相关的演讲,人工智能领域,人工智能话题答主蓝振忠分享了AIGC如何变革内容创作行业的洞见;宏观经济领域,经济话题答主王明远对2023年中国如何保障供应链安全进行了观点表达;天文领域,天文学话题答主苟利军则分析了,中国离自己的「哈勃」「韦布」空间望远镜还有多远。心理领域,心理学话题答主申晨煜就社会关注度较高的“松弛感”进行了观点输出。

医疗领域内,此前因为“伤医事件”受到全民关注的眼科医生陶勇,发表了关于“2023年AI为医学带来哪些想象”的主题演讲。陶勇提到当今医疗困境,称科技越来越发达,病人和医生却越来越难。AI为医学提供了更多技术便利,AI 判别细菌性角膜炎和真菌性角膜炎的准确度高达 90.7% ,能够解决眼底疾病专家资源稀缺难题,让更多的基层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诊断。AI与医生的关系,陶勇生动的比喻为,AI 是听诊器,医生就是捂热听诊器的那双手。

预测AI 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前景,陶勇表示,随着智能终端硬件和 AI 技术的融合普及,未来专家资源将会以更低的成本、更高的效率走入上千万个寻常百姓家。

演讲结束后,陶勇与科幻作家郝景芳进行了高端对谈,郝景芳表示对生物材料培养充满期待,陶勇称,根本不需要那么久,类器官已经实现。

破局之道:关于明天的确定性解答

《洞见对谈》是一场关于“明天”的新年演讲。节目在定位上,尝试对人类出路、未来、破局之道给出一定的解答。

十四位专家学者对各自研究领域的预测与展望,很多属于观点首发。提到气候,2023 年全球将面临更多气候灾害;提到病毒,人类还会遇到新的未知的传染病威胁是必然现象;关于AIGC,2023 年将会是 AIGC 的发展元年,AIGC 技术迭代和市场推广都会比上一波人工智能的革命要走得更快;关于天文学,天文学家判断,2023 年我国将真正开启光学空间望远镜的新纪元等等。

从气候、病毒到天文、松弛感,既仰望星空,也关注脚下。既关心全球气候危机,也关照个体内心健康。在不确定的时代里,《洞见对谈》试图为大家提供一种真正的安全感。让知识、科学讨论有效对抗无际的焦虑与恐慌。

公众对于病毒本身的科学认知,决定着大家能否从容面对。正如生物学话题答主冷哲演讲中提到的观点,对病毒的恐惧,很多时候比疾病本身更加致命。病毒学者陈则在对谈环节表示,任何病毒性疾病流行,最后终有终结的一天,人类一定会找到生存下去的办法。

面对席卷全球的病毒,公众更关心什么时候结束,冷哲以黑死病、1918流感病毒发展史向大家解释,病毒很难在人类消失,甚至大流行都很难去阻断。事实上,我们现在仍处在1918流感的大流行时代没有过去。未来除了新冠病毒,人类社会还将长期面临未知传染病的威胁。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就无计可施,在与病毒搏杀过程中,生命科学领域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。我们不必感到害怕,不能先从心理上战败。

疫情让大众的生活集体陷入焦虑状态,2022年社交媒体上讨论度颇高的流行词汇是,“松弛感”。在知乎,关于松弛感的讨论有很多,不少心理学领域的答主对松弛感进行了专业解答。心理学话题答主、清华大学医学博士、精神科主治医师申晨煜,从专业医师角度出发,在洞见对谈中发表了他对于松弛感的观点。申晨煜提供了一组数据,称疫情第一年全球焦虑症和抑郁症发病率增加了 25% 以上,而这背后隐藏着大众共同的焦虑情绪,即生活的失控。

人为什么觉得失控?申晨煜从专业角度作出分析,首先人被困在单一评价体系里,完成主流价值观预期后便陷入迷茫,其次,当代人陷入「僧多粥少」的困境,但「错不在你」。父辈经验难以复制、未来不确定性大大增加,加剧失控感。

分析原因的同时,也给出具体解决方案,申晨煜演讲中分享了具体获得松弛感的秘诀。他表示,焦虑是进化的筛选器,人类很难对抗由古老的生理本能所产生出的焦虑,要先允许焦虑的存在,避免让自己陷入“一定要把问题解决掉”的陷阱中。减少信息冗余,提升专注能力,投入当下最值得做的那件事情。允许不确定的存在,减少对于未来的控制欲,列清单盘点自己拥有的财富。

这些专业、科学、严肃的知识表达与讨论,有效消弭了折叠世界里的知识鸿沟,为公众编织了一张确定性更大的意义之网。

专业讨论是知乎的核心价值

专业讨论是知乎始终区别于其他平台的核心价值所在。

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知识问答社区,专业、真实始终是知乎内容生态的底色。创立之初,知乎采取封闭式邀请制,早期用户多为各领域的专家大佬,其中不乏马化腾、王兴、李开复、王小川等知名企业家,专业、高知、精英化的社区氛围由此奠定。

专业讨论伴随着知乎整个发展史。2018年,知乎曾发起过一次“互联网洞见者”的提问活动,邀请了包括马化腾、李开复、徐新、刘慈欣在内的十位知名大咖,提出极具前瞻性的问题,激发全民思考回答。

知乎自上而下倡导的理念之一,便是专业讨论。11月25日,知乎创始人、CEO周源在公开信中分享了知乎的社区定位、内容生态和职业教育。生态第一战略下,周源强调,“专业讨论”将是知乎必然长期坚持的定位。周源称,从 Day 1 起,知乎在信息机制上有两个特色:「一问多答」和「权重投票」。前者奠定了平等讨论,当一个人提出问题,无数人都可以回答,构成了社区的多元开放。后者则给每个人的赞同或反对赋予了权重,增加了专业背书。

知乎2022年一系列动作都在围绕专业讨论而展开。“海盐计划”4.0鼓励创作者在专业领域进行深耕;升级“想法”功能,推出“知聊八点半”直播、“荒野会谈”视频节目等,都在“把专业做扎实的同时,探索讨论的外延”。

专业讨论的社区氛围吸引着包括医学、天文、经济、数学等领域在内的专业人士入驻。华裔数学家张益唐今年11月初在知乎问题“数学家张益唐攻克Landau-Siegel零点猜想相关论文发布,如何评价这一研究的成果及意义”下进行了专业首答,该条回答最终获得知乎网友近7000次收藏,2000多条评论。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称,“知乎请到了神仙”,“这是迄今为止离顶级数学家最近的一次”。还有人调侃,自己简历再添一笔:曾与顶级数学家线上交流(单向)。

专业讨论氛围最大程度激发了垂直领域创作者们的知识输出热情。心理学话题答主、清华大学医学博士、精神科主治医师申晨煜,在知乎拥有23.6万粉丝。作为学心理话题答主,他在知乎保持着高度创作热情,回答了581个问题,拍摄了270个视频,发布过1327条想法,发表过54篇文章。这意味着,有近24万用户在知乎获得了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科普。

专业的知识、信息、经验、见解,在不同场景中得到更好地流动。知乎已然成为专家学者分享和讨论的知识阵地。

[责任编辑:linlin]

标签: 人工智能 气候变化 系统研究 医学博士 空间望远镜

相关文章

评论排行
热门话题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