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科技 > 正文
黑龙江通河持续推动构建高效绿色农业体系 推广优质水稻品种
来源:黑龙江日报作者:洞察网2021-11-23 09:36:32

在通河县富林镇“吉尼斯稻香村”,皑皑白雪覆盖了收获后的稻田。五合农民水稻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里,金黄的稻谷正被加工成优质大米源源外销。“今年,合作社的鸭稻、鱼稻、蟹稻、虾稻立体套种养收获了双重效益,有机稻田的新米定价每斤28元,市场供不应求。”通河县稻米产业协会秘书长、合作社理事长李久明兴奋地说。

“五合农民水稻专业合作社有机水稻种植的市场品牌效应,是通河县持续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的真实写照。”通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乔磊介绍说,今年,通河县成功获批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,总创建面积25万亩。通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项目的实施,有机稻米品质连年提高,通河县生态稻米品牌价值逐年提升。今年,“通河大米”地理标志品牌价值109.48亿元,升至全国区域品牌榜第35名。

据乔磊介绍,为确保全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稳步推进,通河县制订了《2021年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实施方案》、《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》,循序渐进,稳步实施;进行了科学选点,在全县选出生态环境、生产能力、生产水平方面都具有代表性的6个合作社开展创建。加大培训力度,强化技术支撑,通过采取田间指导、现场观摩等方式,努力提高项目区内农户种植水平,为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保驾护航。

通过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,通河县构建了怎样的绿色农业体系?

据介绍,高质高效创建实现了“全环节”绿色高效技术模式集成。通河县采取集成整地、播种、管理、收获等各环节绿色节本高效技术,总结“最适”种植规模、“最少”药肥用量、“最省”人工投入、“最大”综合效益的绿色生产模式,通过推广高质高效、资源节约、生态环保的标准化绿色高效技术模式,提升了水稻品质;实现了“全过程”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。通河县选取基础设施好、产品质量高的合作社为实施主体,大力推行“五统一”,即统一种植品种、统一肥水管理、统一绿色病虫防控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机械作业,实现良田、良种、良法、良机、良制配套,同时探索应用“互联网+”现代种植技术,提高生产组织化、标准化、信息化程度;

实现了“全链条”产业融合模式打造。推广优质水稻品种,重点发展绿色有机水稻。拓展农业观光旅游、农事活动体验、农耕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,提升产业融合水平。以农业种植标准化为基础,以稻米加工标准化为品牌化道路,以孕育旅游市场化为牵动,三个产业深度融合、相互拉动,形成良性循环,带动通河大米提质增效;

实现了“全县域”绿色发展方式引领。以绿色理念为引领,围绕“控肥增效、控药减害、控水降耗”,在创建区推广增施有机肥、秸秆还田、绿色植保、覆膜技术,全面推行节肥节药节水技术。

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,取得了怎样的提质增效效果?乔磊介绍,通河县坚持在“绿色农业,提质增效”上下功夫、搞突破,推进优质绿色水稻规模化、品牌化发展。目前,全县绿色水稻种植面积140万亩,有机水稻种植面积20万亩,实现了绿色有机水稻全域种植。同时推进现代生态农业高标准示范园区建设,园区内水稻种植实现标准化、规模化、订单化,从而提升了水稻品质,增加了经济收益。

乔磊说,通过创建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,产生了良好的经济、生态和社会效益。在经济效益上,推进钵体摆栽、新基质育苗、侧深施肥等先进的增温提质增产技术措施,项目区水稻单产达到1151.4斤/亩,较非项目区增产11.9%。项目区化肥、农药施用量同比减少3%和6.8%,节本增效达到22%;在生态效益上,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创建区内科技生产水平,使农田土壤理化性状有所改善,提高了保水保肥的能力。有机肥投入的增加,提高了土壤速效养分释放,恢复了地力;在社会效益上,通过项目的有效实施,打造了“集农业生产、高科技示范、科技培训、绿色食品生产为一体”的现代生态农业高标准范园区,辐射带动全县160万亩水稻单产大幅提高,品质大幅提升。

[责任编辑:linlin]

相关文章

评论排行
热门话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