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科技 > 正文
你好!eSIM卡 国内首款eSIM可穿戴智能手机面世 以后没有手机卡了
来源: 南方日报作者:洞察网2019-04-12 09:30:19

拿到新手机,第一时间往卡槽里塞进SIM卡,似乎已是大多数人的标准动作。然而,随着eSIM技术的发展,用户在通讯方案上似乎有了新的选择。

此前,华为、三星、苹果等手机厂商宣布将逐步适配eSIM技术;国内首款搭载eSIM技术的可穿戴智能手机——努比亚阿尔法“腕机”也于日前发布,将支持独立4G联网,从而实现智能手机的通话、信息等各项功能。

有机构预测,到2022年,全球eSIM设备销量有望突破5亿部,并取代大部分实体SIM卡。目前,国内支持eSIM技术的厂商及设备数量还比较有限,但随着技术日益成熟,五年内全面开放eSIM业务的目标也许并不遥远。

三大运营商打响“eSIM技术”装备战

4月8日,努比亚在中国联通的加持下,发布了全国首款搭载eSIM技术的可穿戴“腕机”——努比亚阿尔法。据品牌联合创始人倪飞介绍,该技术将支持产品在不置入实体SIM卡,不连接WiFi的情况下独立联网,兼具通话、短信等各项功能,真正成为“可穿戴的智能手机”。

与SIM卡相比,eSIM卡的优势在于没有实体材质,只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在,用户可以将其联网下载到任何智能穿戴设备、平板、PC及手机等终端上。这样一来,不仅设备本身的防水、防震等性能将大幅提升,用户还能获得更便捷的入网服务及更广泛的万物互联应用场景。

正因如此,近年来,全球运营商正加快推动eSIM技术往用户市场中渗透,国内方面,三大运营商陆续打响“eSIM技术”装备战,推动技术在部分城市试点应用,并逐渐辐射全国。以中国联通为例,其于2017年起逐步启动华为手表、苹果手表eSIM独立号码或一号双终端业务在上海、天津、深圳、广州等7个城市的试点工作,用户累计突破20万人次。日前更宣布要将可穿戴设备eSIM独立号码业务扩展到全国。

中国移动宣布,2019年1月23日至2019年12月为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的试验阶段,用户可于这段时间内在主号码原有的账户、套餐基础上,添加一个同号的eSIM账户;中国电信于去年10月起,逐步落实eSIM技术在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南京、武汉、成都、杭州等7个城市的试点工作,支持为华为、苹果、三星等厂商旗下数款智能穿戴产品开通eSIM业务。

需要注意的是,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提供的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(即两个终端产品共用一个号码,共享语音、信息、流量套餐)仍处于试点阶段,仅有部分城市支持该项业务;尽管由中国联通提供的可穿戴设备eSIM独立号码业务(为附属终端设备开通独立号码,可单独选择资费套餐)已扩展到全国范围,但该业务在短期内无法覆盖到手机端。

放眼全球,苹果旗下包括iPhone XS系列及iPhone XR的手机产品已经可以通过一张Nano SIM卡和eSIM来实现双卡双待的功能,包括亚太电信等在内的运营商巨头企业已于去年11月起全面开通eSIM服务。也就是说,我国在eSIM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方面仍然相对落后。

五年内eSIM有望真正“照进现实”

从最早的SIM卡,Mini-SIM卡,Micor-SIM卡,再进化为Nano SIM卡,越做越小已成趋势,电子化的eSIM是否会成为SIM卡的最终形态?对此,中国联通终端与渠道支撑中心副总经理陈丰伟表示,“结合技术发展的趋势,我们可以作出预判,今后eSIM将取代大多数SIM卡。”

目前,eSIM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可穿戴设备领域,诸如智能手表、智能手环等设备已经具备独立联网、通讯功能。下一步,该技术将在车联网、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大放异彩,并在工业互联网时代使泛终端接入更为便捷,为万物互联(IOT)应用带来更多可能。

业内人士指出,eSIM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。日前,中国联通发布的eSIM产业合作白皮书显示,到2021年,全球eSIM出货量将大幅增长,渗透率将达50%;麦肯锡、IHS、GSMA等多家机构预测,2022年度eSIM设备全球销量有望实现5.38亿部,市场规模预计将达54亿美元。

目前,全球范围内eSIM的发展和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。苹果官网显示,仅有10个国家的16家运营商支持其最新iPhone系列使用eSIM技术,其在获得竞争对手和运营商合作伙伴的认可方面遭遇了困难。业内人士认为,eSIM技术可令用户自由切换网络,实现“一号走天下”,这无疑降低了消费者对运营商的依赖,使得各大运营商无法再通过换号换网的方式绑定用户。正因如此,国内外部分运营商在eSIM一号双终端及独立号码的业务推进方面积极性不高,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eSIM动了它们的“奶酪”。

然而,eSIM技术是大势所趋。近期,工信部办公厅在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(NB-IoT)建设发展的通知中指出,要加快推进eSIM/软SIM在NB-IoT网络中的应用方案研究工作。未来,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,实现全面开放eSIM业务的目标也许并不遥远。(记者 许隽)

[责任编辑:linlin]